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定位与核心价值
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开设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,是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的标杆性学科。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与首批"双"重点建设学科,其特点在于突破传统单一学科边界,融合经济学、管理学、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领域知识,致力于培养既能把握经济发展规律,又能解决环境治理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。
该学科自设立以来,始终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,在环境污染治理理论研究、绿色经济政策设计、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方向形成显著优势。数据显示,近20年通过在职课程培训与短期项目,已为生态环境部门、大型企业环保事业部输送超3000名环境治理高级专门人才,其中85%以上学员在岗位中直接参与过省级及以上生态项目规划。
环境学院的学术支撑与师资保障

作为国内首家经济、管理、科学、工程并重的多学科综合型环境教育机构,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,其发展历程深度契合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需求。学院现有专职教师中,90%拥有博士学位,65%具有海外知名高校访学或合作研究经历,形成了包括长江学者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教学科研团队。
值得关注的是,学院与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,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接触到最新的政策动态与国际前沿案例。这种"理论+实践+国际视野"的培养模式,正是该专业在职课程备受青睐的关键原因。
在职课程的四大核心方向与教学特色
为满足不同职业背景学员的需求,学院近年来重点开设四大方向的在职课程培训班,具体包括:
- 绿色金融方向:聚焦碳金融产品设计、环境权益交易、绿色信贷评估等内容,适合金融机构风控部门、环保产业投资从业者。
- 企业低碳经济方向:围绕企业碳足迹核算、低碳技术创新、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报告编制展开,重点服务制造业、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门。
-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: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、生态补偿机制、绿色GDP核算等内容,面向地方发改委、生态环境局等政策制定部门人员。
- 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向:涵盖"双碳"目标下的产业转型、循环经济模式创新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,适合研究机构、咨询公司的政策分析岗位。
教学层面采用"直播互动+录播回放+自主研学"的复合模式。直播课程由主讲教授实时答疑,确保关键知识点的深度理解;录播内容可反复观看,方便学员根据工作节奏灵活安排学习;自主研学环节提供经典文献、政策文件汇编及案例库,帮助学员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。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考核,重点检验理论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水平。
学习周期与报名全流程说明
该在职课程培训班实行弹性学制,标准学习期限为一年。考虑到在职学员的实际情况,允许在1.5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与考核,限度平衡工作与学业。
关于报名条件,主要遵循两项基本要求:一是政治素养与身体条件,需拥护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,遵纪守法,思想政治表现良好,且能坚持在职学习;二是学历要求,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可申请。这一设置既了学员的基本学习能力,又降低了职业提升的门槛,让更多有志于环境治理的职场人获得深造机会。
具体报名流程分为四步:首先填写统一的报名登记表,需如实填写个人信息与职业背景;其次提交身份证明材料,包括身份证复印件、最高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;第三步提供证件照片,要求同一底版蓝底彩照,一寸与二寸各2张;最后缴纳规定的培训费用。所有材料提交后,学院将进行资格审核,审核通过即可开通课程学习账号。
结业认证与持续发展支持
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学员,将由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处统一颁发《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结业证书》。该证书不仅是学习成果的权威证明,更可作为学员职业发展的重要。
值得一提的是,学院为结业学员建立了专属校友网络,定期组织行业研讨会、项目对接会等活动。通过这一平台,学员可持续获取行业动态、拓展人脉资源,部分优秀学员还有机会参与学院的科研项目或企业实践,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提升的持续进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