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师范大学:扎根西北的教育学科重镇
提及西北师范大学,其历史脉络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紧密交织。学校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,1937年因抗战西迁,与多所高校共同组建西北联合大学,后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,1941年定址兰州。抗战胜利后,虽部分师资回迁复建北平师范大学(现北京师范大学),但西北师范学院始终坚守西北,1958年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,1988年正式定名西北师范大学,延续至今。
作为国务院首批具备学士、硕士、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,西北师范大学目前拥有教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及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。其中教育学科尤为突出——自设立以来便立足西北教育需求,构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,在基础教育、农村教育、民族教育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,如今更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学科,学前教育学研修课程正是其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。
学前教育学研修课程:培养怎样的专业人才?
课程以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,覆盖各级幼儿园、教育科研机构、师范院校及儿童相关工作部门的用人需求。具体而言,学员需具备三方面核心能力:一是扎实的理论功底,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;二是突出的实践与科研能力,能独立开展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;三是国际化视野,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。此外,课程特别强调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培养,要求学员兼具强烈的教育事业心与健康的身心状态。
这一目标设定既贴合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战略,也回应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。据教育部统计,近年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持续提升,对专业化、研究型教师的需求缺口显著扩大,该课程的开设恰逢其时。
六大核心优势:为何选择这门研修课程?
1. 灵活入学机制:先学后考降低压力
课程采用"免试入学"政策,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、且工作满三年的社会人士均可申请。区别于传统考试入学模式,学员可先参与课程学习,在系统掌握知识后再参加申硕考试,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充裕的备考时间。
2. 雄厚学科支撑:三级学位体系保障
依托学校"学士-硕士-博士"完整学位授权体系,课程深度整合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、一级博士点等资源,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同步。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交叉融合,更为学员提供跨领域学习的可能性。
3. 师资阵容:双层次人才保障
教学团队由国家级与省级人才共同构成——67人次获国家级人才称号/项目支持,184人次获省级相关荣誉。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深厚学术背景,更拥有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,能将理论知识与行业案例深度结合。
4. 科研转化能力:高阶成果反哺教学
学校科研实力强劲,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30余项,包括全国"五个一工程"奖、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。这些科研成果通过案例教学、专题研讨等形式融入课程,确保学员接触最前沿的研究动态。
5. 国际视野拓展:多元合作提升格局
课程积极对接国际教育资源,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、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,开展学生联合培养、教师互访等项目。学员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会议,接触全球学前教育研究趋势。
6. 社会服务导向:理论实践双向赋能
依托西北区位优势,课程注重与地方教育需求对接。通过智库服务、教育资源输出等形式,学员可参与区域学前教育政策研讨、幼儿园课程设计等实践项目,实现"学习-实践-提升"的闭环。
报考与学习:关键信息全梳理
报考基本条件
需满足三方面要求:一是政治素养,拥护宪法且品行端正;二是学历基础,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(工作满三年),或已取得硕士/博士学位(境外学位需经教育部认证);三是专业潜力,在教学、科研等领域有实际业绩。
报名所需材料
需提交身份证、学位证、毕业证的原件扫描件,以及蓝底电子证件照。具体报名截止时间以学校当年通知为准,建议有意向者提前关注官网信息。
课程学习安排
采用"在职不脱产"模式,兼顾工作与学习——面授与网络授课结合,集中授课时间安排在寒暑假或周末,既学习效果,又减少对日常工作的影响。学制为2年,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节奏。
证书获取:结业与申硕双路径
完成培养方案规定课程且考试合格者,将获得西北师范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或成绩证明,作为学习经历的权威认证。对于有进一步提升需求的学员,符合条件者可申请"同等学力申硕"——需遵循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、博士学位的规定》及学校相关管理办法,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与论文答辩后,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。
这一双轨制设计,既满足了短期能力提升需求,也为职业发展提供了长期上升通道,尤其适合希望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的在职人员。